文章轉自:http://www.hhw.com.tw/service/serviceskin11.php

花 蓮 健 康 網

 

台語的「釘子」,中醫稱為「疔」,西醫學名則為「癤」或「癰」。引發疔的原因大致可分為體內排毒不順,與體外衛生環境不良兩種。

什麼又叫『疔仔』?這個學名為「癤 (癰)」乃單一個毛囊受到細菌嚴重感染後紅腫及化膿的現象稱為「癤」;較大且嚴重的癤或是數個癤長在一起稱為「癰」。當局部皮膚擦傷、不清潔或經常受到摩 擦時都會引起疔仔的發生。

年輕人時常熬夜,或嗜吃辛辣、燥熱的食物,一旦體內火氣大累積了毒素,就可能形成疔。另外,大小便不順暢、或排汗不佳者,身體無法將毒素代謝出體外,引發 疔的可能性也很高。特別要注意的是,某些較易含毒素的食物,例如竹筍、蝦子、生蚵等,不宜食用過量,避免毒素沉積體內。

疔仔起初只有局部的紅、腫、熱、痛,中央出現小膿點,然後慢慢的變成白或黃色膿頭,並在2、3天後破裂。較大的疔仔可能引起全身症狀,如畏寒、發燒、全身 倦怠等甚至成為蜂窩性組織炎。疔仔常發生在毛囊和皮脂腺豐富的地方,如頭、面、頸、背、腋下、臀及會陰部等。

「疔仔」初期為一疼痛性紅色丘疹,繼而擴大成半球形結節,數日後其中央軟化形成黃白色膿栓,最後潰破流出膿液而逐漸癒合。有些病例為多發或陸續出現,剛好了一個、另一個又新長出來,常造成許多人的困擾。

此病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,高溫、潮濕多汗、摩擦搔抓等因素為致病菌提供侵入皮膚 的條件。另外有些身體抵抗力差,如糖尿病、風濕免疫系統疾病、貧血等慢性病患,或維生素缺乏者,也是易發生此種感染疾病的患者。另外有一些皮脂溢出過多 者,也就是通稱皮膚易出油者,也是好發族群。

常洗手、保持皮膚清潔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措施。絕對不要去擠壓疔瘡,以免造成感染或形成疤痕。另外很重要的,一些來路不明的藥膏最好不要使用,因為它沒做好無菌措施,可能會造成更進一步的感染,萬一造成敗血症,那可會要人命的。

身體上的每個小問題都是一門大學問。若是發現異樣,民眾千萬別掉以輕心,儘早求助於醫師,才能安心又健康。

arrow
arrow

    明明白白不明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